“我就说咱们厂长是高瞻远瞩吧?从头到尾咱们厂的子弟学校一直都在认认真真的让咱们的孩子学习。
在看看外面那些学校,那是教学生啊,连咱们厂的托儿所都不如。
如今高考恢复了,我敢说,从咱们子弟小学毕业的学生一个个的都能考上大学。
如今咱们子弟学校也要开设高中了,咱们啊好日子才刚刚开始。
将来等这些孩子们考上了大学,到时候一毕业可就是领导。
要我说啊,咱们应该感谢陈厂长,真的是有先见之明。
之前那些说学习没用的人呢?给我站出来,再说一句学习无用给我看看。
我家老二就在技术工人学校,学校已经开始开始安排统一复习了,今年就要参加高考。
清华北大我不奢望,能考上大学,将来一毕业不仅包分配,起步就是干部。
只要我家老二能安安稳稳的毕业,我这辈子就卖给陈厂长了。”
这位工人的话,也是汽车厂大多数人的心声。
厂里面的退伍军人不少,这些年也是陆陆续续的开始结婚生子。
汽车厂的幼儿园和子弟学校那也是在不断的扩大。
之前不少人觉得,上那么多学有啥用,到最后不是进厂当工人,就是去下乡,能认识字就可以了。
如今一个个的再也没有这样的想法了。
晚上汽车厂住宅区门口,电视里放映的新闻播报也是同样的内容。
并且详细的讲述了高考的改革,有人高兴,自然就有人悲伤。
自家孩子去下乡了,没去之前成天的到处乱逛,根本就没有好好学习,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通过高考,考回来的机会了。
可是就凭自家孩子的那点墨水,想考回来,谈何容易。
随着天气越来越冷,距离高考的时间也是越来越近。
陈长安家里的房子比较宽敞,为了不影响秀娟的考试,如今朱教授将上课的场所,放在了陈长安的家里。
朱教授本来就不是外人,朱玲给自己爱人和父母做饭那也是正常的。
也省的朱玲来回的奔跑,陈长安家也不差那点钱。
自从秀英结婚后,陈长安家里就更加空旷了,有了朱教授的到来,家里也显得热闹一些。
就是苦了朱玲,一边带着两个孩子,一边还要做饭。
只要陈长安一表示自己帮忙做饭,朱玲立刻就会反对。
没办法在朱玲做饭的时候,陈长安就带着两个孩子在玩。
今天是朱教授最后一次在陈长安家授课了,明天休息一天,后天就是高考的日子了。
几名学生都走了,陈长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。
看着只是闷头吃饭的秀娟,陈长安说道。
“怎么样?快要高考了,有没有把握考上一个好大学?”
“也不看看我是谁?清华北大那是手拿把掐哦。”
陈长安有些不相信,要知道三个妹妹当中,就属小妹秀娟的学习最差。
随即陈长安将目光看向了朱教授。
“虽然算不上手拿把掐,但是机会还真的是很大。”
闻言秀娟一脸的得意。
“你还以为我还是小时候的我吗?
那时候我还小,不懂事。真当我是个笨蛋吗?”